政策解读:《海林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》
为进一步规范海林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,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,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维护社会稳定,我市制定了《海林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》(以下简称《预案》)。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:
一、出台背景
《预案》的制定主要基于以下背景:
法律与政策依据: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》《国家地震应急预案》《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》《黑龙江省地震灾害应急预案》及《牡丹江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预案,确保应急处置工作依法依规开展。
实践需求:结合海林市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发生特点,吸收近年来抗震救灾实践中的有效经验,进一步明确应急流程、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,提升应对地震灾害的科学性和高效性。
二、主要内容
《预案》共9章32条,涵盖总则、组织机构、灾害分级与响应机制、监测与灾情报告、指挥与协调、恢复重建、保障措施、其他地震事件应急及附则,系统规范了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全流程。
(一)总则部分明确了编制目的、适用范围、工作原则、预案体系。
(二)组织机构部分明确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、指挥部办公室、现场指挥机构的职责。
(三)地震灾害分级及响应机制部分明确了地震灾害分级、分级响应。
(四)监测与灾情报告部分明确了地震监测预报、震情速报、灾情报告。
(五)指挥与协调部分明确了特别重大、重大、较大地震灾害、一般地震灾害、应急结束。
(六)恢复重建部分明确了恢复重建规划、恢复重建实施。
(七)保障措施部分明确了队伍保障、指挥平台保障、物资与资金保障、应急避难场所保障、基础设施保障、宣传培训与演练。
(八)其他地震事件应急部分明确了深源地震和强有感地震、地震传言事件应急、应对国内强震波及。
(九)附则部分明确了奖励与责任(表彰先进、追究失职责任)、预案管理与更新(由市应急管理局修订)、监督检查(指挥部办公室牵头)、区域协调(跨区域由牡丹江市协调)及施行时间(自印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,废止2020年旧预案)。
《预案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海林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,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制度支撑。
来源:海林市应急管理局
撰稿:魏辰
校对:袁国鑫
一审:胡铭鹏
二审:吴金涛
三审:王铁新
关联稿件:
-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牡公网安备23108302000103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